「化學換膚會讓皮膚變薄」、「化學換膚後皮膚會變得敏感脆弱」、「化學換膚一次就能達到完美效果」?坊間對於化學換膚術都有不同的迷思,其實化學換膚是一種相對安全且有效的美容技術,但究竟甚麼是化學換膚?讓我們來深入瞭解這項療程,一一解構化學換膚的迷思。
化學換膚術的歷史可追溯至古埃及人使用酸奶塗抹皮膚以改善膚質,而現代化學換膚術是在皮膚表層塗抹酸類成分物質,包括水楊酸、乙醇酸換膚、三氯乙酸換膚去除表層死皮,令皮膚產生輕微的破壞反應,促進新的皮膚細胞。無論從輕度的皮膚美容護理,到深度的皮膚疾病治療,有效地改善皮膚外觀,亦可輔助治療多種皮膚疾病,提升患者生活質量。
美容護理方面,分爲淺層換膚和中度換膚:淺層換膚利用水楊酸、乙醇酸去除皮膚表層角質,疏通毛孔,從而改善痤瘡、黑頭問題,並提亮膚色;中度換膚會利用三氯乙酸刺激真皮層膠原蛋白增生,減少細紋、改善皮膚老化鬆弛。而皮膚疾病治療方面,化學換膚術可用於治療某些皮膚病,如水楊酸換膚可治療輕中度痤瘡;對於日光性角化病、脂溢性角化病等良性皮膚增生性病變,中度或深度換膚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。
適當的水楊酸換膚程序並不會破壞皮膚的自然結構,反而能激發肌膚自我修復的能力,促進膠原蛋白的產生,讓肌膚變得更緊實、更有彈性。
術後短期內肌膚可能較爲敏感,但只要做好適當的護理措施,例如嚴格防曬和使用修復型護膚品,肌膚的保護屏障會逐步恢復,甚至可能比治療前更健康、更有彈性。
治療方案需要根據個人皮膚狀況量身定製,想要得到改善的效果,需要多次進行治療。例如痤瘡的治療常常需要6至8次淺層換膚,每次間隔2至4周,才能看到顯著的改善。
要提醒的是,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進行水楊酸換膚,包括皮膚有急性炎症、感染如皰疹、膿皰瘡、破損者;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、糖尿病患者、過敏體質、懷孕及哺乳期婦女,容易術後造成潛在風險,均不建議進行化學換膚。
化學換膚術是一項有效的美容療程,但也伴隨一定風險,接受治療的皮膚會持續脫皮數日至數星期,並出現發紅、腫脹、不適和輕微疼痛,故術後的護理對於恢復效果尤爲重要,避免陽光直曬皮膚。在進行化學換膚術前,應諮詢醫生了解自己的肌膚狀況、適合的療程及相關風險。